close

      台北捷運板南線連續兩天發生民眾跳軌自殺事件,這些頻傳的事故除了大大影響交通外,也讓人擔心媒體的頻繁報導,可能會引起所謂的「懷特效應」,誘導更多不幸的意外發生。
 
      雖然自殺因素極為複雜,不能全歸咎於媒體,但是不當的報導,甚至帶有病態暗示的散佈,卻可能使媒體成為負面衝擊更顯嚴重的肇因。尤其在台灣競爭激烈的傳媒生態影響下,以收視率掛帥的新聞媒體往往使用聳動的標題來處理自殺報導,輔以二十四小時跑馬燈全天候報訊,使這些新聞大喇喇地走進所有民眾的客廳,影響自殺高風險者面對生活問題的決策判斷。此外,也常見部分記者在報導時寫實地說明事發經過,並以同情的口吻描述,甚至合理化、美化、英雄化這樣的行為,卻忽略對危機預防以及心理救助措施的平衡採訪,這樣的片面報導方式,在無形中也可能帶來不良的模仿效應,引起更多悲劇。
 
     即便台北捷運局已設法針對流量大的捷運站加速安全閘門的設置,但自殺風潮的遏止仍有待媒體配合,在報導中除了「報真」,更要「導正」,提供民眾適當的解決管道,方能建立一道堅固的自殺防火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ei 的頭像
    mei

    伊湄˙呵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