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做人最怕不知道自己是什麼

如果對於自己的信念沒有基本的堅持

怎麼努力就怎麼心虛,也會覺得心懸著浮著沒個把握

甚者,他人的議論和所謂"建議"乃至批評就會顯得更有影響力

其實我這篇文章,是想談談物化這件事情

回到前幾天友人和我提的2100全民開講

我只耳聞林火旺教授和公衛文"水母"之間好像有激辯

無奈我找不到影片,只能從媒體的隻字片語來探探究竟

當然也希望自己別被片面解讀給誤導

而說出了斷章取義的偏頗言論

由於畢業幾個月來,很少踏入校園裡

對於台大的熱門事物我也不很清楚

(畢了業,不該再從校園的青春回憶裡取暖了)

就像夭壽13妹還有什麼國企真倒湄

在報導之前我真的壓根兒沒聽說過=   =

更別談2100的主要論題"水果妹=?=物化"了

不過剛好在播出前幾天

在4/30國際觀光博覽會的首日時

有記者大人跑來找我,想問我對於台大舉辦水果妹選舉的看法

我不大記得那天所說的每一字每一句

但大抵上是這樣的

『我不覺得這樣是一種物化

不過若有水果妹,也許可以舉辦個蔬菜哥選拔

結合農作宣導的活動我認為很棒

也不認為台大應該停止現在的水果妹活動

但是基於台大可能成為校園和社會輿論的風向球

能夠有前衛突破開啟不同創見也是很好的事情』

之後水果妹會引起這麼大的風波讓我很意外

2100裡火旺教授強調

 學生的本分就是該好好唸書

不應該想選美什麼有的沒的

尤其台灣大學身為第一學府,更不應該「隨波逐流」。

林火旺更強調,學生就是要有學生的樣子,

跑去當Show Girl是非常不得體的行為。

姑且不管這段和物化主題有點偏離的論述為何被放大

也別管身涉政治圈的教授有沒有教授的樣子

跑去當顧問或是上節目是不是得體的行為

我想火旺老師在台大的高知名度和重要程度

以及新生訓練他啟發眾多學子的演講

都不能否認火旺教授這席話的苦口婆心其來有自

但是我相信事事在人為

而且要不是有太多沒有"學生樣"的好榜樣

我們就看不到這麼多創業的成功案例

或是開出一片藍海的盎然生機

包括我系上同學在內

他現在在師大商圈有名的巧克力店就是最好的證明

加上台大最好的不在廣大的校地優良的師生或是豐沛的資源

而是在於八十餘年下來開放自由的校園風氣

無論在學運歷史上或是其他領域上都是台大最珍貴的資產

火旺老師這樣說,雖然以極端的立場來講不無道理

但這觀點出自台大教授口中,

 

怪會引起許多台大同學譁然

甚至其他學校的學生或是"非大學生"也會有點詫異

不多扯了,趕緊回歸"物化"這主題

我們先來看看維基百科上對物化的單薄定義

物化,意即一個人如同物品般對待另一個自然人,而非一個人類(換言之,那人成了異化的象徵)。這個詞經常被用於形容傳播媒體,尤其是廣告將女人當成是性玩具一般的看待(縱使這種行為現在也延伸到了男人身上)。

自我物化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物化,這經常是他人對自身看法的一種回應。

物化也是一種將物體轉化為觀測對象的系統化程序。米歇爾·福柯說明了諸如醫院監獄之類的規訓機構,如何將肉體變成科學知識的客體,並因而被物化。

簡言之,物化就是忽略人的本質和個體的異質性

並以物品甚至商品的方式對待之

物化這種事,是整個社會都要負起責任的

絕對不是女生穿得少露得多就活該被貼上標籤

也不是女生漂漂亮亮就應該被公然拱上后座

當然,男生也不應該用摩托車房子學歷家產工作待遇來打分數

若是我想呈現的一面沒被注意

而老是被人放大什麼奶什麼台大瑤瑤

這樣不但會讓我顯得很卑賤

也讓我的努力心血通通白費了

這種被渲染的著眼點也算是社會亂象之一

看待一件事的角度不同,面向不同,濾鏡不同

好好的一個故事也會被扭曲成歪理

而不去思考的大眾若是被媒體牽著走

就會益加惡化感染的傷口

物化不見得是低級噁心下流的綜合反應

但是絕對扼殺了每個人身為人的健全性和那獨特的個人靈魂

也許這是一部分的我自己,但我想要呈現自己的完整性

因此,請質化我,不要物化我

我不是一張標籤一句口號一份待價而沽的商品

當然

我也會讓自己盡量不被人誤解或是有做文章的餘地

我沒必要說什麼要把衣服一件一件穿回去的話

但是我絕對會拒絕沒有必要的裸露

因為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定位

也知道自己的本質是什麼

現在我已經不是沒人照顧的野生動物了

希望我的公司能夠幫助我洗盡鉛華、管理好形象

並且減少對我和我在乎的人可能造成的傷害: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ei 的頭像
    mei

    伊湄˙呵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